11月18日,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布了《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(2019-2035年)(公众咨询稿)》(以下简称“《方案》”)。并表示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活动,邀请社会各界为深圳交通发展献计献策。
未来的深圳交通将有“大变化”!
记者从18日发布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获悉
深圳将加快建设轨道都市,预计2035年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将超过85%,全市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覆盖70%居民,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深圳将强化轨道交通主体功能,加快推进轨道快线、普线、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融合,提高轨道交通覆盖水平。
通过大数据等手段精准识别公共交通出行需求,持续优化公交线网服务,提供更加细分、更加灵活的公交服务。
推进分类管理,公益性、保障性的公交服务由政府予以合理补贴,品质化、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服务(如定制出行、节假日旅游巴士、机场巴士等)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。
面向多元化出行需求,构建“按需响应”交通出行及服务体系。
以城市更新、道路新建改扩建为契机,以全市中小学、医院、公园等公共场所为试点,推进健康街道建设,增加全市居民日均主动出行时间。全面开展集城市设计、交通设计、景观设计、智慧设计于一体的品质街道整体改善工作,打造全人群友好、全出行链无障碍的高品质街道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行动方案提出要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。
研究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杠杆调节道路使用,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重点加强小汽车使用管理,降低使用强度。
同时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能源结构,全面实现出租车、泥头车等交通营运车辆电动化,持续推进货车污染治理,推广清洁能源货车,建立纯电动绿色配送体系。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,创新运力共享模式。
此外,《方案》提出,深圳要建成高品质城市交通国际典范。
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轨道都市,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85%,全市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到70%,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物流成本大幅降低,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8%。同时,将积极建成全球交通科技创新中心。
实现深圳智能交通、先进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全球领先,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、科研机构和人才,交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5个。交通设施数字化及智慧管理率达到100%。
新建五条铁路
布局多向贯通对外铁路通
深圳对外出行需求大,对外通道少被视为深圳交通出行的短板和痛点。根据行动方案,深圳正在积极谋划对外高铁新走廊,形成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通道格局,并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。
资料图
其中包括,着力打造京广深港、赣深、贵广-南广、沿海(厦深)、珠江-西江五大铁路走廊。
在东部方向: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,作为国家沿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强化深圳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;新增规划深圳至河源高铁,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,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东向新通道。
在中部方向:规划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,衔接广州至永州高铁,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。
在西部方向:新增深圳至南宁、深圳至肇庆高铁,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,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。
深圳将优化“五主四辅”铁路枢纽布局,规划新建西丽、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,推进深圳站、光明城站、坪山站改造提升,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高铁站规划建设。
创新枢纽站城一体发展模式,打造铁路地方合作新样板,在西丽、机场东、光明城等枢纽开展试点,推进前海、皇岗口岸、清水河、坪山枢纽等站城一体化开发。
行动方案还提出,要预留预控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走廊群,构建功能复合、服务一体的跨江通道体系。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建设,同步推进深中通道深圳侧连接线、机场互通立交、鹤州互通立交等。研究以公铁复合的形式规划预留伶仃洋通道。开展深圳外环高速西延至珠江西岸可行性研究,形成深圳市域北部重要跨江通道走廊,分流深中通道跨江货运。
通报中提到
“深圳市域北部重要跨江通道走廊”
会不会就是大家关注的
“深珠通道”!
小编打听到
最近珠海交通运输局发布了消息
“深珠通道”有新进展了~
根据初步规划方案,伶仃洋通道作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,主桥距离上游深中通道12公里,距离下游港珠澳大桥20公里,东起深圳前海,经淇澳岛,西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立交,总长约47公里,其中淇澳岛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约15km。
“深珠通道”跨海段初步规划为公铁两用通道,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+4线铁路,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/h;建设形式采用“西桥东隧”的桥隧方案
其它支线:
伶仃洋通道西延线
伶仃洋通道西延线东起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立交,经中山、珠海斗门至江门规划的斗恩高速,珠海境内总长约15.8公里。建议规模双向6车道,设计速度为120公里/小时。
高栏港高速北延线
高栏港高速北延线南起高栏港高速,北至江珠高速,总长约16.5公里。建议规模双向6车道,设计速度为100公里/小时。
机场高速北延线
机场高速北延线南起机场高速金台立交,北至高栏港高速北延线,总长约6.1公里。建议规模双向4车道,设计速度为100公里/小时。
规划建设8条城际
作为国内融合发展程度较高的都市圈,目前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出行已达136万人次/日,但都市圈交通联系仍以公路设施衔接为主,跨市出行中轨道分担比例不足5%。深圳对外城际铁路仅有广深铁路及穗莞深城际铁路,都市圈轨道发展和跨江通道严重滞后。
针对区域交通发展短板,行动方案指出,将与周边城市共同推动城际铁路建设,加快珠江东岸中南虎城际、深大城际、深汕城际、穗莞深城际、深莞增城际、常龙城际、深珠城际、深惠城际等规划建设,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。
推进4条地铁线对接莞惠
此外,一直备受关注的地铁延长线也再次提及。
据悉,深圳将适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,推动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、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、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、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一批跨市城市轨道建设。
完善深圳多层级轨道网络规划布局,从设计、运营等多维度促进国铁、城际、城市轨道三网融合。
将推动深汕通用机场选址和规划建设
深圳对外交通运输网络还存在短板,国际国内辐射能力也有待提升。
去年底,深圳机场卫星厅已开工建设。行动方案提及,还将推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扩容升级,推进卫星厅、第三跑道、T4航站楼以及捷运系统等工程建设,打造面向亚太、辐射全球的大湾区核心国际枢纽机场。
资料图
深圳第二机场再次被提及,行动方案指出,加强与惠州合作,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,完善深圳至惠州平潭机场陆路集疏运体系。
此外,将在机场、码头、景区、科技金融聚集地等高需求区域建设通用航空起降点,实现全市域范围20分钟空中覆盖,推动深汕通用机场选址和规划建设。
优化深圳机场空地、空海、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,完善与穗莞深、中深惠城际对接,优化与深中通道、沿江高速互通衔接。
来源:深圳特区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